萤火虫在1亿年前学会了对抗掠食者
在仲夏的野外,萤火虫的闪光就像一盏神秘的灯。通常,只有年轻的萤火虫和雌性萤火虫发出光,这是求爱的信号。很少有雄性萤火虫也用闪光来保护自己。
最近,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学研究所与捷克共和国帕拉茨基大学、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和中山大学合作,发现了缅甸琥珀萤火虫家族的"古老祖先"。这一新群体的发现,对研究大家族黄鹰科生物发光的起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于1月20日在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系列"上发表。
在陆生动物中,能发出生物发光的物种最为常见(萤火虫及其近亲)。普通刺五加科大多数发光种属于萤火虫科,包括萤火虫科、荧光科、雌性科和华光科。
除最基本的科外,萤火虫科、鲁米诺科和雌性的身体较为柔软,有些族群的雌性也有幼年性的现象,这使得这一组的物种很难作为化石保存。除白垩纪缅甸琥珀和一些新生代地层的化石记录外,其他群体中没有任何化石被正式报道。
研究人员在中白垩世(约一亿年前)的缅甸琥珀发现了一只保存完好的雄性阿扎尔粉笔荧光雄性。白垩萤火虫的触角有12节,与现有的光致发光科相似。然而,白垩萤火虫的前胸和腹板更发达,鞘翼完全覆盖腹部,腹部有6个节段,与光致发光科和相关的雌性荧光科不同。根据其形态特征,研究人员推测,白垩萤火虫可能属于鲁米诺科+雌性进化分支的基茎群。
我们发现的化石是相对原始的,可以理解为祖传的萤火虫类型。"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蔡晨阳告诉记者。
白垩萤火虫的第一至第三节显示了网上一个浅色的明亮区域,研究人员认为这是一个发光的器官。在白垩纪,蚂蚁、青蛙、早期鸟类等迅速繁衍,它们是白垩萤火虫的潜在掠食者。研究人员推测,白垩萤火虫的发光器官可能与抵御这些捕食者有关。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每日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今日热点
热门图文

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宏鸿德脉磁光仪新品发布

苏州城发设计院,潜心工匠、钻石品质

AQUA 爱克专业泳池设备,铸就云南别墅泳池健康水质与品质空间

逸夫眼镜匠心之选备受认可 获得行业多项殊荣

健康新生态·聚势赢未来丨伽澜健康集团年度伽友峰会在京圆满举办

北汽销售与风潮实业达成战略合作,携手开启新篇章
精彩推荐
-
中国文化 世界共享——艺术大师蒋征互联网 2025-01-17 11:33
-
无人车驶入藏族村,“金疙瘩”书写村民致富经互联网 2025-01-17 11:31
-
中国文化 世界共享——艺术大师郭清生互联网 2025-01-17 11:31
-
大金中国蝉联“金蜜蜂2024优秀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长青奖一星级”互联网 2025-01-17 11:22
-
越捷航空荣膺2025年全球最安全航空公司之列 上榜AirlineRatingsTop10互联网 2025-01-17 11:15
-
新年新气象,澳柯玛燃气灶以旧换新过大年互联网 2025-01-17 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