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指明了方向和指导。我们要深刻认识和全面贯彻落实,制定和实施“十四五”规划,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十四五”规划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历来是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终点。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胜利在望。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困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近五年来的一项重大任务。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统筹兼顾、统筹兼顾、统筹兼顾、统筹兼顾、统筹兼顾、统筹兼顾、统筹兼顾、统筹兼顾、统筹兼顾、统筹兼顾、统筹兼顾、统筹兼顾、统筹兼顾、统筹兼顾、统筹兼顾、统筹兼顾、统筹兼顾、统筹兼顾、统筹兼顾、统筹兼顾、统筹兼顾、统筹兼顾、统筹兼顾、统筹兼顾、统筹兼顾、统筹兼顾的新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2016年至201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7%,2019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预计2020年中国经济将实现正增长,总量将超过1万亿元。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效益不断提高,消费继续对经济增长起主导作用,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公斤以上,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快速增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新的发展动力不断壮大,科技创新取得一批重大成果。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传统产业快速升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开展。各类市场主体超过1.3亿个。新的动力正在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中国发展的新优势。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深化。简政放权、分权与分权相结合、优化服务等改革深入开展。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得到有效实施。“一带一路”富有成效。全面实施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大范围,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保持稳定。扶贫成果举世瞩目。按照现行标准,农村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污染防治力度明显加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取得积极成效。金融运行总体平稳,抵御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新增就业6000多万人,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基本养老金、基本医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这标志着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关头。我们即将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向“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党的十九大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分为两个阶段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从外部环境看,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但世界经济格局正在深刻调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冲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种因素影响,2020年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衰退,恢复正常增长水平需要时间。从国内发展看,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方面还有明显不足。受多重因素影响,当前保持经济平稳运行难度很大,需求不足制约经济稳定恢复,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困难较多,稳就业保民生面临很大压力。我国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和条件,有独特政治和制度优势、雄厚经济基础、巨大市场潜力,亿万人民勤劳智慧、人力人才资源丰富,发展具有强劲韧性,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也不会改变。只要我们坚定发展信心,直面困难挑战,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就一定能不断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局面。
二、深刻理解"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方针
《建议》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
党的十九大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分为两个阶段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从外部环境看,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但世界经济格局正在深刻调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冲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种因素影响,2020年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衰退,恢复正常增长水平需要时间。从国内发展看,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方面还有明显不足。受多重因素影响,当前保持经济平稳运行难度很大,需求不足制约经济稳定恢复,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困难较多,稳就业保民生面临很大压力。我国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和条件,有独特政治和制度优势、雄厚经济基础、巨大市场潜力,亿万人民勤劳智慧、人力人才资源丰富,发展具有强劲韧性,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也不会改变。只要我们坚定发展信心,直面困难挑战,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就一定能不断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局面。
二、深刻理解"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方针
《建议》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
坚持稳中求进、求实效,统筹推进各方面工作。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政治形势下,对于我国庞大的经济总量来说,稳定意味着进步。要强化风险意识,强化底线思维,注重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和挑战,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以自身发展的稳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冲击和 2020 年世界经济的深度衰退,我们在“保障居民就业、保障基本生活、保护市场主体、保障粮食和能源安全、保障供应链稳定、保障基层单位运转”的基础上,提出了“保障居民就业、保障基本生活、保护市场主体、保障粮食和能源安全、保障供应链稳定、保障基层单位运转”“六稳”。实现“六个保证”,特别是“前三个保障”,才能稳定基本经济形势,把握好民生底线。确保粮食能源安全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六个保证”是当前工作的重点,也是“十四五”期间面临和解决的重大问题。为了促进稳定和稳定的进步,我们可以为实现更高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经济社会是一个大系统。要加强统筹协调发展,注重夯实基础、突出优势、强化薄弱环节,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合理布局和结构优化、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中国经济已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要统筹国内外大局,充分利用国内外市场和资源。我们强调,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不是闭门造车搞封闭经营,而是要坚决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也是扩大对外开放世界各国更加努力,从而在国际合作和竞争中建立新的优势。
要贯彻宗旨,执政为民,在发展中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目前,人民群众对教育、医疗、养老、住房、食品药品安全、收入分配等方面仍然不满意。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们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民群众要的是执政方向。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解决好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社会公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要合理区分基本公共服务和非基本公共服务,力所能及,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增加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保障和改善民生也有利于扩大内需。要突出民生导向,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扩大居民消费和有效投资,扩大市场空间,刺激经济增长,寻找经济良性循环的新途径。
要在制定 "十四五" 规划纲要中真正体现指导方针,从主要指标的设定到重点任务的谋划,从重大项目的确定到重大政策的制定,明确体现《建议》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方针,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发展新格局《建议》已经全会审议通过,国务院将据此制定‘十四五’规划纲要,我们制定了一个符合我国实际,顺应人民期待,引领未来发展的好纲要。在制定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空间规划和地方规划时,要坚持面向全国,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和系统观念,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把《导则》要求贯彻落实到相关规划中,形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国家规划体系
我国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是广大干部群众苦干出来的。要把规划变成现实,把准则真正体现在实际行动上,还需要真抓实干。各地区各部门要强化责任担当,发扬实干精神,不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扎扎实实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我们国家大,各地情况千差万别。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中央,地方和各方面的积极性。要不断提高复杂形势下谋发展,抓落实的能力,善于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难题,化解风险,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坚决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 "放管服" 改革,营造市场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放宽创业创新负面门槛,充分激发亿万市场主体活力和全社会创造力,凝聚推动发展的强大动能
蓝图已经制定,任务是鼓舞人心的。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 "四个意识",增强 "四个信心",实现 "两个保持",面对困难,奋进,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繁荣、强大、民主、文明、和谐、美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了新的更大的贡献。
-
蓝帆医疗携手山东省立医院启动减重患者手术慈善捐赠活动,打造减重公益新标杆互联网 2023-07-04 14:56
-
热烈祝贺! 爱创科技加入中经联溯源技术专业委员会!原创 2023-07-04 14:49
-
中核海得威“健康管理进校园”暨“健康护胃中国行”四区公益活动第一站成功举办互联网 2023-07-04 14:35
-
循环智能在2023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斩获“大模型行业应用典型场景案例”等成果互联网 2023-07-04 14:27
-
中核海得威亮相2023深圳国际高性能医疗器械展互联网 2023-07-04 14:23
-
Taylor Swift | The Eras Tour新加坡站Klook7月7日中午12点开售环球新闻网 2023-07-04 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