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三权分置:促使农业加快向着现代化方向发展

据农业农村部介绍,秋粮丰收已成定局。粮食年产量有望保持较高水平增长,总产量连续 6 年稳定在 13 万亿斤水平。




总产量连年丰收,得益于科技的“硬核”支持。数据显示,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将从 2001 年的 32% 提高到 2019 年的 7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将从 2005 年的 48% 提高到 2019 年的 59.2%。




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实现了负增长。杀虫剂的使用已经从过去的扛在肩上变成了现在的无人驾驶飞行器(UAV)作战。手机已经成为农民的新的农业工具。通过手机技术,农民不仅可以提高对农业的认识,而且可以通过手机来提高农民对农业的了解。时光倒流到 5 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召开华东 7 省市党委负责同志座谈会,听取了对“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要着力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在稳定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技术创新步伐,打造集约化、高效化,安全可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郑州大学法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行政法学会副会长沈凯菊近日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三五”以来,农业现代化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中国农业现代化实现了质的飞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回顾“十三五”农业现代化进程,以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为导向,创新农业经营组织模式,专家们印象深刻,构建以家庭经营、合作联盟为纽带、社会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国家长期稳定土地承包关系,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离”政策法制化,有效解决了农村土地产权保护和流转问题,助力农业加快实现现代化。


长期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奠定农业现代化体系基础


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一直是农村改革的主线,长期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和不变,是 "十三五" 成果不可回避的课题。


2017 年 10 月 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宣布,第二轮土地承包合同将在第二轮土地承包期满后再延长 30 年。

image.png

在会场内,代表们鼓掌了很长时间,在会场外,农民们满脸笑容。


在这一天,它注定会在新中国土地改革的历史上留下沉重的墨水。


一年后,农村土地承包法迎来了新一轮的修改,"合同期满后又延长了 30 年","正式进入法律"。


如果我们从实施第一轮土地承包开始,中国农村土地承包的关系将保持 75 年的稳定。沈开柱认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给予广大农民、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投资者长期的 "安定药丸",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护农民财产权益,加强集体经济的重要举措,对稳定农村土地形势具有积极作用。


2019 年 11 月 26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 "关于保持稳定永久土地承包关系的意见"(以下简称 "意见"),明确了巩固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本方向,维护了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


中央农业局局长、农业部部长韩长福指出,"意见" 是关于农村土地政策的一项重要宣言,是管理当前和长期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根本不动"。长期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不仅有利于增强农民对生产发展的信心,而且有利于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


西北大学法学院法学理论教研室主任潘惠平教授对记者说,"意见" 的核心含义是稳定承包经营权,实现农村土地的稳定发展、良性利用和有效利用,实现集体、农民和新农业经营主体的双赢。


专家普遍认为,这意味着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家庭承包经营的基本管理制度今后不会改变,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依法承包集体土地的基本权利不会改变。土地承包与土地承包的关系长期稳定,长期不变,这凸显了党中央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决心。


同时促进了承包土地的登记和认证,相关配套设备也已紧密启动。自 2014 年以来,促进了承包土地的登记和认证,到 2018 年年底基本完成,证书发放率超过 94%。


通过确认权登记,全国准确测算了 11 亿块土地,清理了两亿多农民的档案。韩长福说,通过户籍查明家庭的权利,解决长期农村土地四不清、面积不准确、所有权不明等问题。


五年来,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已成为一个高频词。专家们认为,坚持合同关系的长期稳定,为提高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水平,促进农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制度基础。


农业土地三权分离政策的法律制度开创了新农业经营主体的大发展


五年来,农地三权分立的做法,促进了农业的现代化。


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小岗村,在这里举行了农村改革座谈会。习近平指出,要完善农村基本管理体制,必须遵循农民保留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愿望,将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划分为承包经营权和经营权,实现承包经营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和平行结构。


同年 10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了 "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分离办法的意见",对 "三权分立" 作出了系统、全面的制度安排。


2018 年 12 月 29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 "农村土地承包法" 的决定。


沈开柱说,修改法律实现了农村土地 "三权分立" 政策的法制化,标志着我国农村土地基本管理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三权分立" 是实现农业规模、市场化和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创新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形式,丰富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和统一分业经营相结合的内涵。


潘惠平指出,农村土地 "三权分立" 政策的法制化,体现了立法的主动性,以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立法与改革决策的衔接,从宏观政策引导和授权试点上升到法律规定,有效解决了保护和转让农村土地产权的难题,农村土地 "三权分立" 法的实施,将继续释放稳定农业生产、保护农村产权、促进农民就业的制度效力。


当然,实行 "三权分立",实现了农民集体、承包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土地权利共享,为促进农村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引导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适度规模经营形式奠定了基础。


据农业部数据,目前已有 1239 个县(市、区)和 18731 个乡镇建立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超过 5.55 亿亩。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另一项重大战略被提上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加快农业管理新学科的培育作为一项重要战略,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管理为基础,以合作、团结、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三维复合现代农业管理体系。


于是,新的农业经营主体迎来了机遇期,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各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这两个数字说明问题:一是到 2018 年年底,全国有近 600000 家家庭农场;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有 21.73 万个;新农业经营者和服务对象的总数超过 300 万。


另一项数据是,到 2018 年底,中国家庭农场的土地面积为 1.62 亿亩,家庭农场的经营范围逐渐多样化,从粮食经济一体化到种植业与种植业的结合,到种植业与养殖业的一体化,再到一、二、三产业的一体化。



五年来,陆续出台了 "关于加快农业管理新主体建设政策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实施家庭农场种植计划的指导意见"、"关于实施农民合作社标准化促进行动的意见"、"加快农业生产者服务业发展指导" 等一系列支持新农业管理主体和服务主体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培育和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等新型农业管理主体和服务主体的政策体系逐步完善。


更令人欣慰的是,在 2020 年 3 月,农业部发布了 "新农业管理主体和服务主体高质量发展规划"(2020-2022 年),为加快农业管理新主体和服务主体的培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沈凯柱说,加快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业管理主体和服务主体,充分发挥其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主导和促进作用,必将为实现农村全面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大国小农 " 是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轨道的基本国情和农业条件。


十三五 " 计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是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关键五年。近五年来,如何把小农纳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也成为当务之急。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大国小农" 是我们的基本国情,要注意解决小农在生产经营上所面临的困难,把他们纳入现代农业发展的大格局。


我国农业的基本情况是人口多地少,人均一亩三亩,户地只有十亩 "。农业村副部长韩军说,现阶段,以小农为主的家庭经营是我国农业经营的主要形式,也是中国农业发展必须长期面对的现实。


根据第三次农业普查的数据,中国的小农占农业经营主体的 98% 以上。中国有 2.3 亿农民,平均经营规模为 780 万亩,2.1 亿农民耕地不足 10 亩。


韩军承认,小农家庭管理是我国农业的基本内容,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处理好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扶持小农的关系,使党的农村政策惠及广大小农。


潘惠平认为,农业现代化不仅需要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经营者扛起大旗,还要依靠 "百花齐放" 的亿万小农。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中央办公厅于 2019 年联合发布了 "关于促进小农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联系的意见",加强对小农的扶持政策,把小农纳入现代农业发展的轨道。


韩军认为,要引导小农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联盟,搞好小农组织化程度的提高,通过发展农民合作联盟,引进先进的农业科技,把传统小农引入现代小农。


如何充分发挥合作社在促进小农、为小农服务中的作用?韩军强调,要在全国各地建立一批制度健全、经营规范、服务能力强、带动效果好的典型农民合作社,提高农民合作社的整体发展质量。


此外,还将加大对农民合作社的财政支持力度。通过创新金融保险服务,实施土地利用、电力等政策,促进贫困卡农民合作社的建立,以支持贫困地区的农民合作社为重点。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每日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