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小康生活:博峪三“变”

秋日的阳光透过玻璃照进高吉庆的"西藏音乐"的小院子里,温暖而醇厚。中午时分,高继庆忙着从前来就餐的游客中安顿下来,不断向大家介绍当地的风景区。在讲话中,他情不自禁地把话题转向了村庄的变化。用他的语气,他不禁感到自豪和满足。


高吉庆的家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属于"三区三地"地区。他的小院位于赣南卓尼县博玉村,山峦秀丽,天然林茂盛,村庄广场、绿色植物、小景观人山人海。不久前,高继庆把院子铺在木地板上,换了家具。新冠肺炎防疫防控后游客的激增,使他整天忙得不可开交。


过去,高继庆和村民们依靠"宝山"不了解自己。博玉村村支部王国梁告诉记者,博玉村的发展道路经历了"三次转变",稳定了"生态碗",真正吃了"孝康饭"。


改革开放后,商品经济迅速激活了中国的每一个角落。"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在"致富梦想"的驱动下,害怕住在伯屿的穷人会把目光集中在山里茂盛的天然林上。


王国梁对记者说,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由于非法砍伐木材,博玉人变得富有。尽管国家禁止,村民们冒着进入山里伐木的危险,整个村子都是"光头党"。木材商从南到北蜂拥而至,城前的村子里有银行、火锅店和旅馆。许多村民变成了"万源户",博玉村也成了著名的"万源村"。


村民们口袋里有"鼓",但是山上的"秃顶"越来越多。1997年,国家开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对伐木的控制是空前严格的。


过去靠"非法伐木"赚钱"快钱"的博裕人一时不能回头,土地不想长,累了不喜欢,很多人坐在山上空空如也,很快就会用完头两年的积蓄。被迫谋生,一些村民开始在外打工,另一些人回到地面,继续过去的"面对黄土回到天空"的生活。村子里的年轻人慢慢地消失了,老人和孩子们成了村里的"常住人口"。在过去,"万源村"变成了"穷村"。


准确扶贫后,赣南藏族自治州在全州开展了"环境革命",从"全区无垃圾"入手,促进退耕还林、退耕还林、草畜平衡。生态保护已导致树木茂盛,在过去因砍伐森林而裸露的地块上生长。目前,博玉村所在木尔镇的复种新种林地面积已达18000公顷。山区的环境越来越好。王国梁说。


在此基础上,赣南地区重点建设具有不同旅游功能的生态文明小冈村,将绿色水、绿山建设成金山银山,博玉村就是其中之一。村民们共同努力清理乡村道路上的垃圾,并在政府的帮助下,按照景区的标准重建了该村。该村的气质发生了很大变化,村庄变得美丽起来。

看到周围美丽的风景和便利的交通条件,王国梁开始思考实现稳定脱贫的途径。他和村里的党员反复总结,最后相信,利用优势和发展乡村旅游,一定会有很多事情要做。2017年,王国梁和一些党员带头,有8个家庭投资改造他们的大院,并率先建立"西藏音乐"。"。


一开始,村里很多人都不明白,博玉人已经习惯了耕种土地,发展旅游业,没有见过,也没有想过。但是,在看到几个"藏语音乐"的蓬勃发展后,许多人无法坐下来,因为村里越来越多的游客。两年里,村里193户中有75户开了"藏音乐"。

image.png

为了让游客有地方停车吃晚饭,村子需要建一个停车场。王国梁的哥哥住在村子的中心,所以他反复咨询他的哥哥和他的姐夫,最后强迫他的哥哥放弃他的宅地去建一个停车场。


如今,博玉村的旅游业越来越受欢迎,博玉村也成了甘南州第一个富裕的村庄。许多离家多年的村民都回到了村子里。他们忙着建设,开酒厂,做专业农业和厨师。


高吉庆一家在2017年回国创办"藏族音乐"之前,一直在国外工作。"如今,他们的家庭年收入超过10万元。2019年,全村藏族音乐企业的收入超过5600万元。


尽管受到今年疫情的影响,博玉村民没有想到会有更多的游客来。局外人要么开车,要么跟着旅游团去博玉村,"品尝"山河",欣赏风景。


二十多年来,在脱贫的指导下,博裕人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走出了怪圈,走出了生态文明的小康道路。到目前为止,甘南州已经建成了1303个生态文明的孝康村,使40多万农牧民受益。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每日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